有人说,人这一辈子过什么呢,就过个人气儿。对于来自安徽的我来说,人气儿就更为可贵了。虽然曾经说,归属感不在别人身上,在自己心里。但是很多时候也不是自己一厢情愿的以为就会成真。
嵩山之行,对我来说,也许走过的不是风景,是一起同行的伙伴。
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些朋友,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,不得不一个人吃饭的时候有个朋友可以叫上一起吃,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有个朋友懂你的难处,知我者谓我心忧,中了两张电影票可以第一时间决定和谁一起去看。
我们一边这样期待着,却又对频繁的人际交往产生倦怠。一方面想要以真诚和友善获取顺其自然的友谊,一方面却又因为生活的意外相互误解。也许这就是为什么,越长大越孤单,越长大越不安吧。
从什么时候开始,体会到了热闹之中荒芜、人群之中的寂寞。往日原本可以纯粹的快乐开始在心里有了新的要求,好像应该在心里留下什么,或者快乐应该有什么延续,才是真的快乐,不然欢声笑语也不过是弥漫在空气中的凌乱与嘈杂。
从开始到现在,不消极但也从不强求。越长大,简单似乎是一件越难得的事情。其实每个人都不喜欢复杂,但也不知道为什么每个人又不知不觉复杂了起来。
这几个月以来,一直有一个想法,憧憬去寺庙,或者去哪里,修行。去吃斋、去念佛,去涤荡一下心灵,去体会一下所有欲望都搁置之后,灵魂的状态,去追寻潜意识里的自己,终究是什么样子。也许那之后的每一天,才是真的脚踏实地,掷地有声。
关于机构,关于社工,从开始到现在,关于自己最深的体会只有两个字“匮乏”。活到老学到老。总认为社会工作应有更好的样子,而我却不知道,也达不到,更谈不上创造了。虽说现在依然在进行着社会工作的学习,心中依然忧心忡忡,恐荒废时光,荒废年华。到底最终会不会继续社会工作之路,一想到这个问题,每时每刻都在思考之中。时而渴望将社工情怀洒满祖国大地,普度众生;时而在丰满的精神满足之时窥见背后贫瘠的物质回报,就露怯了。往往需要的我的,除了自己,还有朋友、家人等等,我一直希望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,为朋友、为家人创造更好的。不喜欢虚弱感,不喜欢无能为力,不喜欢想为身边的人带去什么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。
人生注定要奋斗,既然如此,无需迟疑,喜欢自己做的事情,和每一个人交朋友,不听流言、不信谄媚,相信每个人都有闪闪发光的地方,这世界,我乐在其中。
那天雾霭蒙蒙,放眼望去,极尽目光,所到之处十几米远。雨水、迷雾、欢笑声。关于自然,我只能称赞,并默许下辈子做一颗树。